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3)
发布人:太原明悦心理 发布时间:2018-4-12 点击:2137次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特别是现代家庭多是一个孩子,所以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表示,可以任由孩子为所欲为,不去严加管教。所谓"打是亲骂是爱",这句用在打情骂俏中的俗语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当然,我们所说的"打"和"骂"并非是指棍棒教育,而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对孩子行为的严格的要求和适当的责罚。

相声大师侯宝林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两个儿子的专业方面。他常说:"相声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是消遣解闷耍贫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多种知识,是干不好这一行的。"因此,尽管侯耀文和侯耀华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相声天赋,但侯宝林却极力反对他们荒废学业去学相声。
由于对相声着迷,侯耀文8岁那样背着父亲偷偷地学,并学习了父亲的相声风格。到初中后,得知铁路文工团向社会公开招考相声演员的消息,侯耀文前去应考,结果被主考员一眼看中。
可是令侯耀文没想到的是,父亲听了这个好消息并不高兴,而是坚持说:"相声从街头地摊,到现在登了大雅之堂,它不再是生活的小丑、生活的调料,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相声演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你初中还没毕业,不适宜当演员。"
最终,铁路文工团的负责人员答应帮侯耀文学习文化课,侯耀文也向父亲表态:自己在当好学生的基础上,再当好演员。这样侯宝林才同意侯耀文进文工团说相声。
正是父亲的严格,让侯耀文在文化和专业方面的学习上都非常勤奋,这也奠定了他在相声事业上成功的基础。
2.通过劳动促使孩子勤奋
吃苦和勤奋除了表现在学习方面,更体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树立榜样。例如,工作上,父母认真投入,废寝忘食;或者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等等。在父母咬紧牙关,认真地去做这些事的时候,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习惯。
其次,父母可以专门为孩子设立一些劳动付费项目。比如,洗碗5毛钱,收拾房间1元钱等。让孩子既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又养成了辛勤劳动的好习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干活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他就能够勤奋地工作了。
只有能吃苦,才能有出息。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困境面前的逃兵,更不想让他吃为一个什么都不乐意做的懒蛋,那么就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无惧困难和挫折,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些智慧,少吃些苦头。
细节3:再富也要"穷"孩子
珍妮是个11岁的小女孩,家在美国新泽西州,爸爸是律师,妈妈是一名医生。珍妮家属于高收入阶层,但是她的父母却一向对珍妮小气。
前些天,珍妮过生日,按说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应该给女儿送一份精美的生日礼物。可是珍妮的父母并没有这样做,他们送给女儿的礼物居然是半辆自行车--他们只给了珍妮一半买车的钱,告诉她,其余的钱要靠她自己来挣。
珍妮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小气而有丝毫懊恼,而是积极地想起挣钱的办法来。当她在院子里转悠的时候,一抬头看到了邻居家需要修建的草坪,瞬间珍妮有了主意。
接下来的几天里,珍妮把周围的邻居家门敲了个遍,问他们需不需要修剪草坪。
邻居们见这么一个小姑娘主动要求帮自己修剪草坪,善意的邻居们谁也没有拒绝珍妮的要求。
就这样,珍妮承包了周围邻居们修剪草坪的任务,一次两美元。珍妮虽然年龄不大,
但把草坪修剪得一点也不逊于大人,很快她就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认可。
通过1个多月的努力,珍妮靠自己的劳动,终于凑齐了另外半辆自行车的费用。
当骑上新的自行车后,珍妮又开始去较远一点的地方为邻居修剪草坪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劳动赚取更多的零花钱,从而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大多数中国父母看来,珍妮的父母着实有点"残酷":自己的宝贝女儿过生日,居然送"半辆自行车",而且还让10多岁的孩子自己辛辛苦苦去赚钱!
或许,这就是东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在许多西方父母眼里,即使再富裕,也要苦孩子,父母财产的多少和孩子是没什么关系的。父母是有钱人,不代表孩子是有钱人,孩子要用钱,同样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得。而到了l8岁时,就需要出门独自寻求生存之路。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常挂在澳洲居民嘴边的一句话。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绝大多数澳洲父母都不会给孩子穿羽绒服或者棉衣,至多是给孩子穿一件绒衣御寒。
而这些,在中国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做法。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父母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于是父母们便不惜花费大笔金钱,送孩子进最好的学校读书,让他们接受最"贵"的教育,但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父母的确应该向国外父母们学习,不要无限制地给孩子物质财富,那样只会让孩子从小成为物质的奴隶,成为依赖家长的寄生虫。
因此,只有"再富也要穷孩子",才能培养出有担当精神、适应激烈竞争的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一番天地。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51-8331156     |      19935866120
通信地址:太原市长风桥东华德中心广场A座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