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二)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
(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又可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是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第二类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我们将压力源分为三种类型,但是这只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性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例如,某位女性求助者因为社交不良造成了心理问题,这时,最直接的判断是“社交不良是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这一结论似乎没有错,而依此结论使用某种疗法,逐步改变求助者的社交状况,这种临床决策也不无道理,但是,上述临床操作的结果,可能不会令人满意,中、远期疗效可能不佳。
假如中、远期疗效不佳,其原因很可能是没有揭示“社会性压力源”背后的深层情况。如果仔细、深入地了解,可能会发现,“社会性压力源”的背后,在它的深层,有一个“错误认知结构”,这个“错误认知结构”可能是求助者幼年时形成的,它是一个错误逻辑判断,“每个人都应该爱我”。带着这种错误观念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肯定会碰到人际交往方面的麻烦。所以,这种错误的认知,就是“社会性压力源”背后的“精神性压力源”。深层的“精神性压力源”不排除,就等于留下后患,日后肯定还会出麻烦。
问题是否到此结束了呢?当然不行,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又是由自幼的不良教育环境造成的。求助者作为独生女儿,她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娇惯中长大的,那时,她记得自己在家中被称为“小太阳”,当时,全社会为了卖儿童产品,商家四处做广告,掀起所谓的“小太阳工程”。在这种恶劣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上家庭中的“小太阳工程”,便造就了一个“自我中心”的姑娘。这样一来,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个“社会性压力源”,或者说,找到了一个真正把孩子心灵压扁了的“社会性压力源”。
从上述案例的简述中可以看到,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的。所以,我们面对这类复杂的事物,绝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方法对待。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明悦心理有着一支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助您走出困境,有需求者联系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