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我们不敢老》,感悟颇深,让人掉泪。
这一代人现在大多都老了,进入了老年社会,过上了退休生活,陆续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但是,他们的家庭责任还未完成,该尽的义务还未尽完,确实不敢老,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生活在照顾老人及孙辈的日子中,倍感焦虑、恐惧,整天忙忙碌碌,承载着重任,没有了自我。
一位朋友的父母平均年龄88岁,父亲91岁高龄了,生病3年,每天身边离不开人,朋友的姐弟四人事无具细轮流照顾着,包括白天和晚上。看着父亲被病折磨的样子,非常焦虑,恐惧,着急上火,束手无策。
这位朋友的姐姐已60出头,自己身体有病,糖尿病空腹血糖高达十几。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顾不上自己,硬撑着,不仅要照顾女儿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每日还需接送外孙上下学,再加上外孙厌学,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朋友的姐姐对孙儿这种状态倍感恐惧,不断出现紧张、心烦、心慌等症状,生活已不堪重负。
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又允许生二胎,但孝敬老人,照顾孙辈教育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隔代如何培养及教育?引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今后自己的身体是否允许再照顾一个孙子?若还能杠,照看孩子需5年时间,今后的生活怎么过?一想到这些问题常常伴着失眠,精神不振,心力憔悴。
这代人生活实属不易,处在一个尴尬的年纪上,事业的艰辛,家庭的琐碎,特别是亲人中有成长不好的家庭成员时,他们承载着太多的生活重任,这些人确实不敢老啊。
在我们看来,如今,这代人在走向人生黄昏的路途中,他们要力争做到我的生活我做主,当我老了,惟愿时光不旧,岁月不老。爱惜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是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我给的四个建议。
第一:把对待外人的友善态度借用一部分到对待自己身上,把温暖给自己多一点,对自己好一些。
第二:维护好自己的亲密关系的边界。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心理疏导,解决紧张、心烦、心慌、失眠,精神不振等症状。
第三:青少年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解决孩子缺乏学习信心及家长的高期望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
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从大人方面“习”得的,不是天生的;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等。
我们通常说,孩子犯错,问题在家长身上。
第四:找时间看看心理学的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我们看来,多数时候,我们脚疼,是因为自己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