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的,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自卑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总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错误的,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并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一种心态,如果调整好这种自卑心态,那么你和别人一样是优秀的。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者短处,而是不能悦意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人不可自拔的境地。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不是以单独的个体存在,“我们并非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1],而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并不满意,而是希望加以改进和提升。这种追求超越的心理越强,自卑心理就越强。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个体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消除自己的紧张状态,以提升自己的地位从而超越他人。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个人在追求超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发展过程。”
通常情况下,一个傲慢自大的人的心理感觉是:别人总是瞧不起自己,因此自己必须表现出优越于他人的地位。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不加以强调的话,自己所说的东西就显得分量不够。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也会令人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采取的行动已经气馁,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变自己所处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自己的自卑之感。这时,他仍然在努力设法摆脱它们,只是所采用的方法已经不能使自己通过进步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个自卑的人,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在行动上不再设法克服障碍,而是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与此同时,他的自卑感会越积越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没有改变,客观问题也依旧存在。而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自己引入自我满足之中,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竭尽全力使自己处于更优越的地位,可是却放弃改变客观条件来提升自我价值。在他觉得软弱的时候,他会跑到使自己感觉强大的环境中去。
这类人不是将自己锻炼得适应更高地位、拥有更高能力,而是用近乎自我欺骗的手段使自己在自己眼中变强。
我们可以给自卑情结下个定义:“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的状态,所以追求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有自卑情结的人对公共场所往往抱有恐惧心理,多多少少都会限制住自己的活动范围,将自己局限在自我感觉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由于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类人不会把兴趣扩展到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们害怕跟别人相处时,不能再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
眼泪和抱怨是破坏合作、贬低他人使自己获得超越感的一种手段。这类人我们可以在他的举止上看出自卑情结,他们已经默认了自己的软弱和他们在照顾自己时的无能。而在其心底不为人所见的,则是好高骛远的目标以及获得超越他人的优越感的决心
自卑情结让一些人在解决问题时,总是无法获得进展。这些人在生活中都表现出对自己行为不当的害怕,因而造成犹疑不决的生活风格。从深层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人因好高骛远而将自己的成功目标定得太高,无法超越。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经历方面的,如情场失意,当从出丑,被人嘲弄等。
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总的来说包括六个方面
1、自我认识
一般人总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最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人追求自身的完美来获得超越的地位,而这不能实现的目标常常使人心灰意冷失去动力而陷入自卑之中。这些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对自我认识的不足,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地位,没有正确设立自己的目标,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2、家庭经济因素
在家庭中,母亲的教育方法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个人潜能的发展。母亲的教育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需要考验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每个人每天都会处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其中无数地方需要应用孩子的领悟和了解,因此这些能力是无法用教条来传授的。在一个人性格形成发展的初期,如果母亲未能用足够的耐心引起孩子对别人的兴趣,引导他学会合作和分享,那他在未来生活中必然很难学会合作之道,“如果以和人未曾学会合作之道,那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通常人在幼年时,和父亲的关系不怎么亲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较晚才发生效果。这就需要母亲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否则孩子在社会感觉的发展上,会有严重的障碍。在外部世界中,男性有比较多的机会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道德关系,权衡社会制度利弊,他们活动的范围比女性的活动范围大。因此,父亲在引导孩子融入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不能融入社会生活,那他必然会陷入孤独以至自卑之中。
家庭格局对个人自卑心理的影响也很大。一个人在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等行为模式。对长子女而言,父母对他们的到来充满着热切期待,而且长子女更加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感受到的由于弟妹的出生使自己在家中的优越地位被剥夺的威胁,因此他们相对而言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5]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无地位下降的苦恼和打击,他们永远是家庭关注的中心。然而到学校时他们将承受这种打击,因为在学校不可能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他们承受的落差将更加严重。如果老师不能对他们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这群人极易在落差中感到自卑。
3、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
4、 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
5、意志品质。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
6、学校因素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学校所担负的责任是发现学生种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学校环境之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处理好对学生先天不足与后天培养的关系,区分出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从心里对他产生兴趣,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他必须了解这个学生的兴趣,并设法使其相信自己在这种兴趣以及发展这种兴趣上都能获得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对自己满怀自信时,要在其他各点
上刺激他便容易得多。[6]如果不能发现学生行为背后潜在的真正想法,便无法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的困扰。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明悦心理有着一支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助您走出困境,有需求者联系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