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解释:
1914 年, 弗洛依德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的问题,他在《论自恋》一文中,认为自恋的根源在于力比多(Libido) 。人首先将爱的力比多投向自我及养育自己的人。随着一个人的不断成熟,这种力比多开始投向客体(他人) ,在这种转变中如果遭受了挫折,这种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身,从而形成病理性的自恋人格。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以他人为模型, 而是以自我为模型。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我理想作为爱的对象,他们爱他人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来爱的。《论自恋》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 它的重要性已被载入精神分析史册, 但是其问题是明显可见的,如概念混乱、性本能至上、对自恋的并不全面的解释、对移情方法认识不足等。
客体关系学家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解释:
近三十多年来,一种新的精神分析学派开始认为人格障碍不能单单考虑力比多的因素, 而要重视自我发展和早期的关系模式对人格的影响,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 heory), 代表人物如肯伯格( kernberg)和科胡(kohut)。客体关系理论着重于关系寻求而不是经典精神分析学家所强调的本能的满足,它强调儿童早期和父母或长辈的关系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表征,这些自我表征又是如何影响目前的自我认识以及和他人的关系。
1.科胡特的观点:科胡特认为自恋有两条健康的发展线,每条都引导原始的自恋向继发的成人的雄心和创造力发展,能够去体验共情和幽默,去感受爱和被爱,有自我价值、自尊和自信、以及自我理想和超我。
1. 1. 二轴发展
这个二元论(轴)包含有无所不能的自体和理想化的父母印象(一个全能的客体) 。这两条线的任何一条的创伤体验都可导致扭曲的变形内化和有缺陷的自体结构的产生。
第一条线: (2—5月)共生期(无所不能期grandiose phase)
这时的孩子将父母体验为无所不能,因而也得到无所不能的自体印象。养育者共情地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去接纳和肯定他们带有幻想的雄心,随着与养育者的互动,无所不能的自体印象将成为未来理想和雄心的基础。
第二条线: (婴儿期始———6岁)
孩子通过理想化父母的印象(全能的客体)来发展自己的理想和雄心。理想化的父母能够允许孩子有不同于自己的感受,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孩子。理想化的父母也有共情的失败,但他们有能立面对这种失败。父母承担共情失败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虽瑕尤荣的典范。孩子认同、变形内( transmutinginternazation)这些来自父母的东西为自己的一部分( selfobject) ,尽管这时孩子认识到父母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全能和完美,但孩子学会分别哪些是幻想,哪些可成为真实。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正常的自尊、雄心和自我理想。孩子在成长中逐渐降低全能的感觉,他将全能归功于父母或养育者的支持和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二条发展的自恋的线取代自体客体( selfobject)变成了健康的自尊。
这个阶段正常发展,才能保障随后与他人的关系的正常发展,才有能力区分自己与他人。
1. 2 病态发展
在二轴发展期养育者的冷淡、拒绝、敌意、虐待、不共情、要求过多、完美主义等导致自恋的如下病态发展:自体客体关系( selfobject - relation) :主体潜意识地将客体当作一个从属于自己的个体,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份。他们全能地内射客体原始的好的部分或全能地将自体的好的部分投射给客体,完全否认自体与客体的差异。无所不能的自体(Grandost self) 和原始理想化:在心理发育的早期,养育者共情的失败导致正常发展必需的早期的雄心和理想化父母印象的缺失。缺失导致的后果为此种需要代偿性地加强,表现为在随后的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过分理想化,以及自认为无所不能。
对赞美的无限需要:用他人的赞美来来填补自体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
缺乏共情的能力:所谓共情是指能站在他人角度体验他人苦和乐的能力。自恋者理解和体验他人是将他人当作自己或自己身体的一部份,由于缺乏人际界限,他们无能力去理解他人情感和行为的意义。
2.肯伯格的观点
肯伯格认为,自恋与边缘处于同等人格水平。防御和病态的内在客体关系也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自恋有个连续的,但病态的无所不能的自体,不象边缘那样在好坏之间快速转换。
无所不能是对依赖的防御,在自恋人格结构内,拒绝真实的自体印象和父母印象,无所不能被建构成为包含理想化的自体印象、理想化的父母印象的内在精神结构。
所以,自恋的病人通过无所不能的自体印象保持自负的幻想,自恋有较高一些的自我功能,因为,自恋的病人一天又一天追求的是同一件事,所以其自体印象较边缘连续。
科胡特和肯伯格都同意由梅莱茵(Melanie Klein)描述的内射—投射的精神过程作为理解这些障碍的基础。
他们观察到孩子与父母相关。孩子内射,投射父母的形象,并理想化这些形象,将这些与孩子自体印象的一部分合并在一起,形成自体印象,这也称作自体客体印象。这些最终形成自体的人格。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移情,精神分析对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围绕着移情展开的。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患者发展出对分析家的态度、愿望和情感,这与童年期与主要人物(父亲、母亲等) 的经历相一致,所不同的是,患者现在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在一个可信赖的治疗者面前表达、学习和理解移情。
那么,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中如何发展移情关系? 治疗师必须适当满足患者对赞美、证明自己无所不能的需要。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治疗师很少说话,甚至对患者来说他根本就不存在,治疗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面镜子。分析过程不像是对话,倒像是独白,或者说是发自同一人的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患者)陈述,另一个声音(治疗师) 对所述内容进行回应、重复、解释或澄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两种移情镜映移情(mirror transference)和理想化移情(ide-alizing transference)。
1.镜映移情 当治疗师使患者产生强烈的自我觉知时,就会出现镜映移情。镜映移情对应于童年时期的某个成长阶段,比如当孩子在努力摸爬或玩玩具时,母亲在一旁会情不自禁地欢笑或称赞,母子之间这种情绪上的共鸣能够强化孩子的感受,肯定和强化孩子的自我核心感。在分析场合治疗师和患者可建立起类似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这种情感共鸣关系,通过这种镜映移情,患者的自尊和内部完整性得到了支撑。镜映移情共有三种
1.1合并移情(merger t ransference) 这种移情产生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中最为严重的一类,他们处于对童年经验的固着状态,不能区分自我和客体,这类患者把分析师视为他们自我的一种延伸,因此患者期望治疗师能够完全回应,就好像治疗师是他自身的一部分,如果分析师有不同的观点或和他的需要有不一致的地方,他就会觉得治疗师背叛了他,他甚至会退出治疗,因此,治疗师须非常谨慎。
1.2双生或另类自我移情( twinship or alter -ego t ransference) 患者推测分析师或喜欢自己或与自己相似, 象双胞胎一样。在这种移情当中,要使患者的自我得到整合,一定要使患者认为分析师和他非常相像。
1.3镜映移情(mirror t ransference) 在这种移情关系中,患者能够把治疗师和自己区分开来,治疗师的作用是象一面镜子一样对患者进行回应,患者希望在这种回应中体验到荣耀感,从而建立自尊。在这种移情中,治疗师的作用就是对自恋者不安全的自我提供支持。
图片
2.理想化移情 理想化移情是患者从客体、即治疗师那里借助力量来促成其内部自我的整合。一个人在童年时主要通过镜映性自我对象关系强化自我,从而建立起合理的自我观念。自青春期起,则主要通过理想化自我对象关系来强化自我,即以他人为楷模而发展自我,通过理想化自我对象为自我提供支撑, 某些自恋患者的病理即是来自父母对孩子欲找到理想化目标的需求没有给予响应所致。这类患者在治疗中,再次体验青春期自我表征建立过程中的冲突, 在与治疗师的交流中,通过逐渐将治疗师理想化,从治疗师身上汲取力量从而使自我得到强化。理想化移情和镜映移情相比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移情,在理想化移情当中,患者和治疗师是更为分离的,在这种治疗中,患者需发展起一定的自身内部结构,因此更利于其自我的重新整合。一般情况下。患者往往是先发展镜映移情,当他的内部整合到一定程度时,理想化移情随之产生。
3.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如何把握时机利用移情 在移情的过程中,治疗师要提供一个全面的支持性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患者的低自尊得到提升,因自恋而导致的痛苦得到愈合。自恋者所体验的痛苦多是源于其虚假的自我体验,及与现实不符的自我夸大和自我粉饰。当患者意到这种不真实的自我和现实的冲突时,就会深感痛苦。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逐步的心理分析过程,患者开始逐渐对自我体验的不真实之处有所醒悟,当这种醒悟之后的痛苦开始出现时,治疗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引导患者改变自欺欺人的自我体验,转而学会体察自己内部的真实感受。这时,患者开始意识到由于防御目的而被压抑的自我表征。当这些自我表征变为有意识时,它们会被较成熟、理智的认知过程加以替代。
精神分析治疗师通过上述与患者共同探讨、共同体验的治疗过程, 使患者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克服盲目自大、体会真正的自尊,同时在与治疗师的互动中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在自尊自信逐渐增长的过程中, 患者内化了新的客体关系从而取代了旧的关系模式、重建了客观、成熟的自我表征,其自恋倾向就会得到某种程度的纠正。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是由国家行政部门正式批准注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机构。咨询中心拥有一批专业强、业务精的心理专家、高校心理学教授、医院心理治疗师以及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团队。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明悦心理有着一支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助您走出困境,有需求者联系明悦心理。